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媒體可信度排行榜

        台灣的歷史與新聞很難有真相,首先是因為蔣家與本土政權輪流把歷史課本當洗腦的工具,其次是因為藍綠媒體惡意扭曲事實,最後是大學教授自己有藍綠、統獨、省籍的立場偏差。
        在這背景下,想要真相只能靠自己的「媒體識讀」能力。本文介紹三篇傳媒學界公布的「媒體可信度」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
        這三份報告都是「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委託的。後面我會說明為何只選這個單位的報告,而沒選其他單位的報告。

報紙與電視評鑑
        第一份是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劉昌德副教授的「新聞媒體表現觀察指標研究」,受訪者是各大專院校新聞系與傳播系的53位教師。該報告第25頁「表 2-3(續) 各家電視台在各面向之正向與負向得分一覽」第二項「平衡報導不同政治主張」裡,各電視媒體的得分如下表
        從上表你可以看到,就「公信力、平衡報導、置入性行銷」三項而言,2013年初最可信的電視台是公視,第二名的TVBS得分已經只有公視的一半最差的是中天(負面得分最高)和三立(負面得分次高),並列倒數第二名的有中視、民視、東森與年代。
        其次,就報紙而言,主要結果見下表(取自該報告第28頁)。

        聯合報最後的總評分是四報中最高的,但受訪者認為她的「政府置入」程度跟中時一樣地糟糕,而「平衡報導」一項則退居蘋果日報之後(雖然還遙遙領先自由和中時)。我猜,這兩項評價反應著聯合報的兩個主要缺點:政治立場上傾中偏統,經濟立場上偏GDP成長率而輕忽所得分配的公平性(偏袒資方而漠視勞方)。不過,他在處理事實與意見(報社立場)時至少有做到最佳的分離(得分 161,遠高於第二名的蘋果日報)。我的觀察是,他會因為立場而在新聞處理上「刻意淡化新聞」或「刻意凸顯新聞」,但是基本上寧可不報導而不相其他媒體那樣誇大事實、扭曲事實,或製造假新聞。
        自由時報雖然較少政府置入問題,但是公信力、平衡報導與用字中立卻都得分極低。不拿錢(或少拿錢)而立場卻最偏頗,意味著什麼?一個值得追查下去的方向是:自由時報雖然較少直接從政府拿錢,但是他的股東是否有從偏頗的報導而獲得特定執政黨的其他利益?
        關於這份報告的其他說明參見文末的「說明一」。

談話性節目評鑑
        第二份報告是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唐士哲副教授「時事議題談話性節目表現評鑑(第一階段)」報告。
        這份研究先排除「以強調名嘴展演式解說,主持人搭配串場之類型節目」後,只剩八個節目TVBS 麗文正經話 TVBS 少康戰情室 、民視 頭家來開講、年代 新聞追追追、年代 新聞面對面 、高點 新聞看透透、三立 新台灣加油、公視 有話好說 )。
        比較可惜的是,這份報告只由計畫主持人唐士哲教授遴選四位大學傳播系研究生擔任觀察與評鑑員(可能礙於經費)。
        這份報告的評鑑結果見下表(取自該報告第6頁):

        上表顯示:「有話好說」六項接得到最高分而居首,「新聞面對面」只有一項是兩星,居其次,其他節目都相當地偏頗,看的時候警覺性要高一點。可惜,其他節目的主要觀眾都有極高比例是無知的羔羊(關於這份報告的其他說明參見文末的「說明。二」)

影響報紙性格的關鍵因素
        影響媒體獨立性與公正性的根本原因,是媒體的利益考量與背後的政商關係。
        蘋果日報的辦報風格似乎是以青年與中等收入者為主要訴求,其獲利應該是來自廣告,因此統獨、藍綠與省籍的色彩很淡,但是議題的選擇上也明顯偏淺薄、短視,因此我通常不把他當成嚴肅的報紙看待。
        自由時報從李登輝時代就是所謂「本土政權」的捍衛者,但是他的偏頗程度太嚴重,很難相信這是一份為了公平與正義而辦的報紙。至於本土政權是否有給過這報紙間接的好處,就很值得進一步去查索與推敲了。
        中時是很可惜的報紙,戒嚴時代他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媒體,解嚴前後卻為了從政黨獲得好處而在立場上開始忽藍忽綠,漸失報格。後來他公開宣稱立場偏中時,我早已不看這報,而沒有多出一項遺憾。
        聯合報在戒嚴時期是與軍系關係良好且偏袒蔣家與資方的報紙,一個典型的「保守派」。但是在許多議題上聯合報的主要操作手法是「刻意淡化新聞」或「刻意凸顯新聞」,以及在評論上有明顯的立場,但是基本上寧可不報導而不輕易製造假新聞。所以,這個兩大報時代我最討厭的報紙後來卻變成我唯一會偶而看一下的報紙。

台灣媒體之中國置入現象調查
        媒體的政府置入原本應該包含兩大項:本國政府(執政黨)的置入(直接給錢,或者間接給其他好處),以及外國政府的置入。
        本國政府的置入影響通常遠遠大於外國政府的置入,但是「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卻刻意委託台灣大學新聞所張錦華教授研究「台灣媒體之中國置入現象調查」,而沒有同時委託(任何學者)進行「台灣媒體之本國政府置入現象調查」,這個動作會讓我聯想起這個基金會的立場是否偏「促獨反中」。
        中國置入現象對閱聽者的影響重點應該是「拉攏兩岸情誼以促統,醜化獨派以化獨」,可以操作的項目非常多,但是張錦華教授的報告卻僅僅聚焦在「臺灣四報刊載中國參訪團新聞分析」,我覺得太大題小做了(中國參訪團的新聞報導是中國統戰的次要戰場,主戰場應該是在其他新聞中強調「大陸市場為台灣存續不可或缺之要素」,「中國經濟發展強勁,政治清明遠勝台灣」,或不擇手段地醜化與獨派有關的人物)。
        在我看來,這篇報告所揭露的置入行銷手段都遠遠比不上藍綠媒體為了撕裂族群、遮掩官商勾結而「不擇手段地造謠、曲解、誇染、打壓言論」等行徑。
        不過,如果你認為「防微杜漸」是很重要的(就像戒嚴時期我們謹記在心的「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那你就去讀一讀這一份報告吧。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的屬性
        這個基金會有他對自己的說明,請看他的官網。底下是我的個人化意見。
        我用「媒體識讀」為關鍵詞去查了幾個網站,有些是政府補助下建立的,通常經費一停網站就「重度中風」,無法正常運作。有些網站(組織)立場明顯可疑,有些網站資料品質不夠高。
        最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的品質與立場獲得我比較多的信任(但並非100%的信任)。
         台灣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NGO團體表面上立場中立,實際上團隊內部掌權者立場上嚴重地向「反中促獨」、「反藍挺綠(親綠)」傾斜而不肯對外明說。因此藍營執政時正義凜然,綠營執政時噤聲不語;面對中國的政府植入時「毫釐必較」,面對嚴重地媚美、媚日或國內政府(直接與間接)的植入時,卻又悄然無聲。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裡有一兩位董監事我能相信是有能力在立場上超越統獨、藍綠與省籍的,但是有很多位我對他們的立場能否超然很沒信心。
        所以,我最後是根據報告的內容(方法的嚴謹度與下筆的中肯度)來決定要不要摘錄來推薦給大家。
        未來我會再寫一篇文章介紹台灣社運圈內關鍵人物的政治立場分類,用以說明我對綠營執政期間的憂慮:完全執政使政黨監督力量失衡,NGO團體又是「綠>超然,偏藍者趨近於零」,而媒體則是綠營比藍營更惡劣。


說明一
        劉昌德教授領銜的「新聞媒體表現觀察指標研究」報告裡,一開頭就指出台灣媒體「透過每天經常性的製作意識形態偏態或『藍綠對立』,或是聳動、物化等之內容,已成為臺灣媒體界一大『奇觀』。」
        這份報告以學術研究的嚴謹要求交代了他們採取質性與計量評鑑指標的項目與方法依據。耐心地讀完這些大篇幅的文字,等於是一份很深刻的「媒體識讀教材」,會讓你對「媒體社會責任」、「新聞自由」、「新聞客觀性」的觀念和具體內涵有很好的釐清。
        這份報告有很多評鑑指標項目,因為本文主要關切在政治立場的扭曲與族群的撕裂,所以只摘錄一部分評鑑結果。
        這份報告的各項評鑑結果吻合我個人的觀察,看不到藍綠、統獨、省籍的立場偏差,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訪者皆為傳媒系所教師,且受訪人數較多,能較有效地中和掉個別教師個人的立場偏差所致。不過,或許主持人態度的中立程度也有關係(但我不確知,因為我對劉昌德教授一無所知)。

說明二
        唐士哲教授的評鑑報告中只遴聘四個學生執行觀察與評分,一不小心就可能會受到這四位學生個人預設立場的影響而使結果有偏差。不過,就結果論而言,評鑑結果跟我的個人觀察還算吻合,這或許是因為評分過程有較客觀的評分項目與方法所致,而非全屬運氣。
         唐教授另有一份「建立電視時事議題討論(政論)節目觀察評鑑指標」,縷陳近年報紙與電視媒體五大弊端(內容正確性與公正性有問題、名嘴論政暴露政/媒關係失據、干預司法、違背公平原則、公器私用化),認真讀一讀,也可以大大地增強你媒體識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