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流浪博士的求職之路

一位即將拿到歷史學博士的優秀青年來找我談未來出路,他已婚、有子、有房貸,32歲,太太想從補習班導師的位置換軌道。我看到一幕風雨飄搖、前途坎坷的景象。
這位準博士研究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史,尤其熟知半導體產業在美國、台灣與大陸的發展過程,以及政治、經濟與社會背景。他大學部時可以進名校法律系,卻因為受到參與學運的大哥影響,決心研究台灣的歷史;學生時代他也參與學運,因為關心農業的沒落而開始倒過來研究台灣重工輕農的歷史發展過程;後來因為關心勞工的結構性失業,所以選擇不出國,直接留在台灣研究台灣的產業變遷。
我猜我的讀者中有 10% 左右跟他很像:質優、有熱情與理想、初入職場,但對於職場而言已經算是「高齡」的「新鮮人」──倆個矛盾的名詞被古怪地聯結在他身上,形成一種似乎很難找到工作卻又似乎未來很有發展機會的古怪組合。
我覺得他不適合傳統的謀職之道,而需要另創「非典創業/就業」途徑。不過,說來話長,無法言簡意賅。我分兩大段落來剖陳。

一、傳統就業模式與非典就業模式
         傳統就業模式都是去應徵「事求人」的缺,有兩種典型的極端:
1)堅持學有所用,從兼任的流浪教師一直熬到後段學校的專任教師,期盼著經由跳槽轉到前段學校。這個模式要冒的風險是:現在流浪教師太多,連兼任的缺都很少,更別說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熬到較穩定的前段學校,更不知道(就算有機會)那是何年何月。
2)不得以時「先求有,再求好」。再爛的工作都先去牽就。這個模式要冒的風險是:不小心的話可能會淪陷在一個非人的工作陷阱裡,不到沒有機會再回到學校,甚至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脫離這種險惡或卑劣的工作環境。
        所以,我們還需要再開創四種非典創業/就業模式。
3)自己創造博士後的工作機會:自己花時間研究台灣產業的需要,想辦法找到自己的專長跟這些產業需求對話的空間,藉此規劃出博士後研究,自己撰寫國科會計畫,到各大學去找正職教師兜售,請這些老師掛名向國科會申請,有申請到時交換條件是要聘自己為博士後研究,薪資可以打折。國科會將會有愈來愈大的壓力必須鼓勵有助於台灣產業發展的計畫,大學教授會有愈來愈大的壓力必須研究有助於學生就業的題目。如果你擬出來的研究計畫有助於碩士生就業,那等於是利用博士後培養自己進入工研院或產業界的機會。即使未來無法留在學校教書,還是有機會打開通往業界之門。
4)自己創造財團法人內的工作機會:政府有許多機構屬財團法人性質,譬如工研院、資策會;這些機構的用人條件較寬、需要有前瞻性,比業界更願意接納有研究能力的人。如果你可以不急著就業,那就先從 Google 與各種管道搜尋台灣產業可能需要研究的產業分析、市場調查、產品需求調查等非理工專長的議題,自己先設法去研究,有心得後在臉書上公佈自己的見解(目前最時興的找工作管道),吸引相關單位的員工注意,再藉由他們的介紹去向相關單位提出自己的研究計畫構想,爭取先以短期約聘僱的方式試用,再進而爭取更長期的工作機會。一但在工研院等單位工作滿三、五年就變成有特定專長的人,可以進一步轉回學術圈或另覓其他業界工作。
5)自己創造私人企業內的工作機會:2010年底曾爆發六年來最大的缺工潮,所缺的人力都是高薪的新興工作,包括雲端產業(技術人才與產業分析、經營),配合大陸十二五計畫所可能帶來的市場擴張(需對大陸及十二五計畫的相關商機有了解)以及對中南半島有瞭解的人才等。這些工作職缺較需要能力強而比較不那麼計較年資,如果你可以去考一個相關證照(譬如:專案管理師),再自己蒐集中英文的市場分析報告,深入一個台灣產業界可能會很想知道的議題,把想法公佈在臉書上,積極去認識相關行業的人,就有機會從內部爭取面試機會。傳統上用 104 人利銀行模式找工作,往往第一關就被人資用敷淺、表面上的「科系不符」為由而刷掉。如果是聘人單位內部介紹,就有機會突破「科系不符」的瓶頸,憑實力取得工作機會。
6)遷就濫工作,當作創業前的培訓過程:如果老闆真的很差,不要一輩子為他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學,一邊認識客戶,結交以後可以一起創業的夥伴,思索自己的創業機會,時機到了就自己創業。

二、工作機會在哪裡
1)大學的工作:105年可能會有 60家的學校要倒,或者相當數目的教師要因系所合併、裁員而失業。但是公立學校和較穩定的私立學校仍舊會補退休教師的缺。這些缺必須跟既有的流浪博士競爭,勝出的人會有愈來愈高比例是因為「可以為冷門科系的畢業生開創就業機會」;SSCI 論文的迷信一時無法消除,但會逐漸退燒到記得利益者所能忍受的程度(師生利益達到新的平衡)。
2)業界總體工作機會:業界工作機會隨 GDP 而變化,由於金融海嘯的影響,2008、2009、2010、2011、2012 年的 GDP 分別是 0.73、-1.81、10.72、4.03、3.0~3.5(預估);而失業率則分別為 4.14、5.85、5.21、4.39、4.17(前五個月的平均)。這期間15~24歲的青少年失業率從2008年的 11.81% 飆升到 2009 年的 14.49%,然後逐漸降低到 11.89%,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失業率則從 2008年的 4.78% 飆升到 2009 年的 5.98%,然後逐漸降低到 5.10%
         2010 GDP 猛漲,一部份是在補漲 2009 年過度萎縮的部分,所以 2011 年的 GDP 年增率又掉回到 4.03%。但是企業界受到 2010 GDP 猛漲的效應影響,在年底爆發六年來最大的缺工潮,尤其是大量填補被大陸吸走的中高階人力,以及儲備人才以因應大陸十二五計畫所可能帶來的市場擴張。
        整體看起來,要找到不理想的工作不算難;如果有打算「找一個沒有未來的工作,在工作上把自己培養成有未來性的老闆」,那們心理壓力就可以更小。此外,如果有看準較缺人且競爭較不激烈的行業在哪裡,就更有機會花一、兩年時間培養自己非典就業的能力和機會。
3)較有未來性與需求的產業:雲端產業手機客戶需求研究與調查APP商機住宿餐飲物流與旅遊/休閒/運動。更多資訊自己去找相關雜誌的報導與分析。